放弃高三、拿80万奖学金、升读亚洲第一名校!他的新加坡留学故事超励志~

分享

分享到:

    发布于:2021-07-13 16:50  浏览量:1073  来源:万事通老师
图片


☑ 高考是读大学的必经之路吗?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霸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,读大学其实可以绕过竞争激烈的高考。


☑ 新加坡留学的各项花销很大吧?还真不一定,只要你足够优秀,就有机会申请到新加坡高达80万的全额奖学金(SM2)。不仅学费、住宿费全免、每年还有$6000生活补贴,让你妥妥地体验一把“带薪留学”!

——万事通说

    


今天万事通有幸邀请到新加坡国大在读生--黄小文,为我们揭秘传说中的新加坡SM2奖学金计划、分享他在新加坡的精彩留学经历



图片

本期嘉宾简介


主讲嘉宾:黄小文

中国学生

通过SM2奖学金项目

跳过高考,直录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

开启新加坡公费留学之旅

目前大二下在读

在新生活3.5年


以下为黄小文同学分享



通过SM2全额奖学金项目
留学全球TOP11名校


关于留学新加坡的想法,还要从我高一的时候说起,那年我来新加坡游学,恰好国内老师的儿子当时在新加坡读书,参加的正是SM2奖学金项目。老师便建议我以后也参加这个项目。


图片

SM2奖学金小科普


SM2是专门针对中国高二优秀学生的公费留学项目,名额极为有限。
奖学金涵盖内容:

(1) 飞往新加坡一张单程经济舱机票及大学毕业后一张往返经济舱机票。

(2) 每年6000新币的生活费(每月500新币)。

(3) 200新币的安置费(一次性发放)。

(4) 学费和考试费。

(5) 医疗津贴和意外保险。

(6) 宿舍或住房津贴。



后来在国内读到高二,恰好碰上学校有SM2奖学金的10个申请名额,由于成绩还比较拔尖,我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。


图片


考虑到参加SM2奖学金项目,不仅可以省去一年高三时间,不用参加国内竞争激烈的高考,而且可以免学费来新加坡读比国内985还要好的名校。我心动了,父母也很尊重我的意愿,他们让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来,于是我开启了新加坡留学之旅。




初入新加坡国大
满足我对大学的美好向往



初到新加坡,我便感受到热烈而又潮湿的南洋风情。当我迈入亚洲第一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,放眼望去,满目青翠,遍地绿荫,环境十分优美。


图片


新加坡国大的校园面积很大,由于经常下雨,校园的绿植又多,空气很清新,建筑物被洗刷得很干净。


图片


我很喜欢国大建筑的风格,教室也很先进。


图片


宿舍楼区域很安静,很宽敞。


图片



学校宿舍也很安全,每个人用自己的遥控器才能打开,并且只能到自己住的楼层。宿舍还配有厨房,不过更多时候还是到食堂吃饭。


图片


学校到处都是雨棚,很便利只要不出学校,雨具根本就不用带。 


图片


新加坡多元文化聚集地,食物种类也很丰富,在坡上读书,食物的选择余地很大,国大的饭菜可以说很精致。


图片

虽然新加坡的物价比较高,但是学校商店的商品物价不算贵,而且还有很多中国的产品,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。



来新求学遇挑战
我逐渐适应融入


留学初期,是一个适应和调整的阶段,刚来新加坡时,我先读了一年预科(JC的课程),一年下来也差不多适应了。


虽然我在国内成绩还不错,但在全英文的环境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,比如有些新加坡同学的Singlish,语速快的时候就会听不懂有了解不太深入的知识,我就是多花一些时间,慢慢地去学习和积累,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看到自己的提升。


图片


再者相对于新加坡学生而言,在新加坡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其实有弱势,因为新加坡的高中衔接大学教学模式都差不多,然而中国高中的教学模式和新加坡大学的模式相差太多。中国学生就面临一些挑战。



鉴于国内外的教育方式以及学习的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,对自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。



国大的学习氛围浓厚,自习室也很多,我学的是工科,更是以自学为主,这提升了我独立学习和获取资料和资源的能力。


图片


毕竟不写作业,不听课,到考试前连自己的学习程度都不了解,所以我每周会按时写作业,考前自学找资料,自己制定计划,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。


学校还设有很多先进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,比如领导力课程,让我们零距离体验新加坡卓越的教育方式。

图片


其次,新加坡的住宿条件比国内好些,有大一点的双人间和单人间,最初我和同学住的双人间,后来疫情期间学校出于安全考虑,把大家分到了单人间,不过环境都很好。


师生相处融洽
校园生活充实


来新加坡之前,我还担心会不会和老师、同学们交流困难或者不适应,后来我发现是自己多虑了。新加坡国大的老师们都很负责和友好;中国学生也挺多,即使是新加坡本地同学,他们的中文也不错,即使你一开始英语口语不好,也可以先用中文交流。


加上我还有去JC教了半学期的辩论的经历,已经有了相处的心得。一般在学校我们就说英文,平时课下或者休息时说中文比较多。




关注官方微信